近段時間,運通汽車集團旗下多地4S店出現提車難、積分被凍結、維修保養困難等情況。有車主和員工告訴紅星資本局,資金鏈疑似斷裂是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。
對此,紅星資本局多次撥打運通集團官網聯系電話,但一直無人接聽。
紅星資本局了解到,激烈的價格戰導致汽車經銷商的利潤不斷降低。近年來,新車合格證被4S店抵押導致的提車難,已成為汽車消費者維權的難點。
消費者遭遇提車難
用戶積分被凍結
去年11月中旬,陳先生在北京運通興捷路虎4S店訂購了一臺路虎。次月中旬現車到店,他支付了首付款、購置稅、服務費等,開具了購車發票,并約定15個工作日進行車輛交付。今年1月,銀行放款,陳先生繳納齊全了所有費用,還購買了保險,就等著按照約定在1月7日左右提車。
“但是就在1月6日,我接到店里通知無法提車,而且具體時間待定。原因是店里資金問題,關單無法從銀行解押。我都開始還車貸了,還不清楚啥時候能提車。”陳先生表示,他打過廠家電話、多次催促4S店、通過12345投訴,至今沒有成功提車。
另外,還有已在運通旗下4S店購車的車主則發現,自己賬上的積分突然被凍結,積分兌換的物品無法發放,已經購買的保養套餐無法正常消費。
今年1月,鄒女士突然發現,悅積分APP平臺上的積分無法使用。這是她去年購買奧迪A4L返還的優惠,積分可在加油站、商場等途徑消費,也能用于維修、保養,目前剩余約3000元。
“4S店說他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,正在聯系集團解決,前幾天突然告訴我們4S店被合并了,積分問題卻沒有得到解決。”4S店通知她,集團決定于4月1日起將運通博奧業務合并到本集團北京同城的兩家奧迪兄弟店。
王先生去年12月底在蘇州運通林肯中心辦理了車輛續保業務,獲贈的悅積分可以兌換500元的電子購物卡券,三周左右發放,但一直沒有到賬。“4S店經辦人2月份回復說,公司保證金不足,積分被凍結,等財務處理;3月又說集團資金鏈有問題,悅積分不合作了。”4S店提出更換為店內等額維修金儲值。
運通汽車還拖欠員工薪酬。一位重慶運通奧迪4S店員工向紅星資本局表示,“去年底就有消息說集團資金鏈出現問題,現在拖欠了大概3個月的工資。很多人離職了,我們店只提供基本的保養服務,汽車銷售業務合并到另外一家奧迪4S店。”紅星資本局了解到,運通旗下全國多家4S店都出現上述問題。
汽車合格證被用作抵押貸款
消費者無法落戶上牌照
紅星資本局了解到,幾乎所有無法提車的車主得到的解釋都是:“新車合格證被抵押給了銀行,但由于集團資金鏈出了問題無法放款,合格證也就沒錢贖回,因此4S店不能交車。”像陳先生這樣車已經到店也無法交付的情況大有人在。
一位汽車銷售從業人士告訴紅星資本局,“車先到,合格證滯后到”已經是行業的潛規則。
根據《汽車銷售管理辦法》規定,供應商和經銷商在交付汽車時,必須同時交付隨車憑證和文件,并確保車輛配置與實物一致,其中就包括了國產汽車整車出廠合格證。
“沒有合格證,新車就無法落戶、上牌上路,也就不能完成交付流程。由于資金需要,很多4S店都會把新車合格證抵押給銀行,貸款來買車,賣出后再贖回上一批車的合格證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這種操作并不合規。
河北龍洲律師事務所顧雙浩律師告訴紅星資本局,汽車合格證僅為機動車整車出廠的合格證明,其隨車配發,一車一證,不能轉作其他汽車的合格證明,本身并不具備單獨的可轉讓性,同時汽車合格證僅是汽車合格的證明,本身并不具備任何財產價值。
汽車合格證擔保貸款缺乏法律依據,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在汽車合格證質押貸款過程中,消費者承擔的風險最大,要面臨無法辦理汽車保險和無法辦理牌照的風險。多起司法判決也已否認合格證擔保貸款的效力。
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也表示,汽車合格證什么都不是,既不是金融產品,又不是債券,一出事倒霉的肯定是買車的消費者。
事實上,汽車合格證被融資擔保一直是消費維權的難點,中消協曾呼吁金融機構停止汽車合格證擔保貸款,但目前來看這種融資模式已長期持續。
早在2016年,中消協調查發現,在新車交易過程中,國內汽車銷售市場普遍存在以“車輛合格證擔保貸款”的融資模式。由于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及經銷商自身經營問題,有的經銷商會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,導致購車消費者無法按時拿到合格證,不能正常上牌上路,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,而且影響到市場秩序。
經銷商將車輛合格證等關鍵文件質押,品牌方是否需要負責?
對此,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斌表示,廠商和消費者之間是沒有合同關系的,只要車輛不存在缺陷,廠商和消費者之間是沒有任何法律關系的,這也就意味著消費者不能讓廠商對其履行某種合同義務。
去年超8成汽車經銷商價格倒掛
傳統經銷商正在轉型
運通汽車官網顯示,公司在2020年中國汽車流通行業經銷商集團百強排行榜上位列第12名。2023年,運通汽車集團的汽車板塊總收入413.17億元,新車銷量99254輛,二手車銷量49687輛。
集團旗下經營超豪華品牌4個,包括勞斯萊斯、賓利、阿斯頓馬丁、蘭博基尼,共有經銷店9家;豪華品牌7個,包括奔馳、林肯、奧迪、寶馬、捷豹、路虎、英菲尼迪,共有4S店50家;中端品牌4個,共有4S店10家。豪華品牌店數占集團總數的86%。
可以看出,運通汽車經營的汽車品牌,幾乎都是傳統燃油車,沒有新勢力品牌。
汽車行業分析師劉昊告訴紅星資本局,陷入困境的運通汽車,是傳統經銷商的縮影。新能源轉型與價格戰的壓力傳導至終端,經銷商的利潤大幅下降,資金周轉困難,甚至賣一輛虧一輛。這就很容易導致消費者無法按時拿到合格證。
他表示,經銷商必須主動轉型,無法適應行業變革的經銷商,終將會被淘汰。
近期,不少傳統汽車經銷商開始轉戰新能源汽車。去年底,北京和鄭州兩家奧迪4S店改賣問界引發關注。
中升控股(00881.HK)在去年11月中旬發布公告稱,已與賽力斯(601127.SH)簽訂了初步協商協議,同意就合作分銷其旗下的新能源汽車(問界)進行進一步磋商。
不過傳統品牌也在挽留經銷商。3月11日晚,一汽奧迪與中升控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雙方將圍繞經銷商網絡發展、新能源業務協同、創新模式試點、用戶體驗提升等領域達成戰略合作。
有汽車經銷商向紅星資本局指出,經銷商現在不會在燃油或新能源品牌中“非此即彼”,多樣化經營更適合當前復雜多變的形勢。“做新能源也未必掙錢,經銷商是看好新勢力的上升趨勢,在它的上升期就加入,類似股票‘買漲’。”(來源:紅星新聞)